论缘分

场景转换到中学,下课的时候,几个聊的来的人聚在一起,勾肩搭背的,然后被教主骂了,中学生勾肩搭背的,成何体统?

一个班级里,几乎每个人都有几个关系不错的同学,有些同学与十来个同学关系很好,有些同学与两三个同学关系很好。这些情况是自然形成的,很少有人会为了形成这样的境况而特意做点什么吧。

场景转换到公司,甲方有一位小姐姐,因为业务上的往来,与我们不少开发人员有交流;暑假的时候,我们公司招了一个从其他公司跳槽过来的人,没过多久,他与那位小姐姐在一起了。

以下是推论。每个人身上有一些属性,分为两大类,分为“可用语言描述的”和“不可用语言描述的”。有些属性是可用语言描述的,比如“勤劳”,有些属性是很难用语言描述的,但这些属性存在。存在某种规则,使得符合规则的某些属性的人,更容易“聊得来,有话说”。

在中学的例子中,属性符合某种规则的同学关系比较好;在公司的例子中,我们之前的IT人员的属性与小姐姐的属性没有符合某种规则,而后面跳槽过来的那位却符合了这种规则。

找对象的时候,能说得出理由的合适或不合适,如“这个人非常地专注,逻辑思维能力很强”,便是对可用语言描述的属性的看法。而说“有感觉”,或者“没感觉”,便是对很难用语言描述的属性的看法。因为描述不出来嘛,只能用“感觉”描述了。

“我说不出理由,但是我觉得不太合适,可能是你的某个很难用语言描述的属性,我不喜欢吧。”